在人工智能的“窗口”中, 却很少主动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 被视为低调的“实干家”, 这家公司就是寒武纪。 在登陆科创板之前, 寒武纪很少暴露在公众面前, 只是一味地沉浸在科技中。 但在业界, 由于产品优秀,

说起AI芯片就不得不提到寒武纪。 不少业内人士开玩笑说, 正如它的名字是地质时代的开拓之意, 寒武纪是国产AI芯片的先行者。 在资本市场方面, 寒武纪上市意味着科创板注册制下评价“优秀企业”的标准更加多元化, 意味着创新品种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 国内资本市场。
        对于寒武纪来说, 上市不是目的, 而是向大众开放的一种手段, 有利于实现远大目标,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毫无疑问, 创新型企业是最重要的资本之一。
        星辰大海。 是天赋。 人才一直是寒武纪最关心的问题。 寒武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芯片行业最优秀的人才, 从而保证并继续巩固寒武纪的技术壁垒。 公开资料显示, 寒武纪核心研发人员大部分毕业于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 具有计算机、微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学术背景, 多位骨干成员拥有多年知名半导体公司工作经验。 目前, 寒武纪共有研发人员680人, 占员工总数的79.25%, 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60%。 寒武纪虽然成立时间不长, 但底蕴深厚。 券商研报显示, 寒武纪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全面系统掌握智能芯片核心技术及其基础系统软件开发和产品化的公司之一。 同时, 凭借领先的核心技术, 寒武纪较早实现了多项技术的产品化, 专门设计的通用智能芯片架构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此外, 在知识产权方面, 截至2020年6月30日,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929件, 可分为:国内专利申请1361件、境外专利申请430件、PCT专利申请138件; 专利类型可分为:发明专利申请1882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3件、外观专利申请24件。 此外, 公司新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项。 同时, 寒武纪也率先提出“AI+IDC”产业融合的概念。 基于公司产品矩阵中的关键业务产品——智能计算集群业务,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领先行业和标准融合。 为了应对巨头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这个业务上, 寒武纪也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不同于华为海思采用的垂直整合生态战略, 类似于苹果的理念,

寒武纪定位为独立中立的芯片公司, 公司走的是安卓路线, 只做基础系统软件, 是独立芯片 公司, 不是独立的芯片公司。 应用层避免与自己的芯片客户竞争, 让底层芯片和系统软件全面服务于客户和开发者, 这也是企业吸引众多客户的重要因素。 事实证明, 该业务也成为寒武纪2019年收入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 2019年, 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618.15万元, 占比66.72%。 新业务从产品化向商业化的推进, 不仅让寒武纪能够降低单一产品业务的风险和对大客户的依赖, 而且云、边缘、软件的多元化收入结构也可能让寒武纪拥有更多的商机。
        更大的客户群和业务灵活性。